浅谈UTG软玻璃折弯测试设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柔性显示技术正逐步成为电子行业的热点,其中UTG(Ultra-Thin Glass,超薄柔性玻璃)作为折叠屏手机等柔性电子设备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备受关注。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作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对UTG超薄柔性玻璃的折弯测试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本文将深入探讨UTG超薄柔性玻璃的折弯测试需求,并介绍PY-H608D型柔性材料180度翻折试验机在测试中的应用。
UTG超薄柔性玻璃以其高强度、高透光性、良好的柔韧性和可折叠性,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往往需要经受数十万次的折叠循环,因此,UTG材料的耐折性能成为了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一般的手机折叠屏厂家都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折弯测试,以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深知这一点,因此,在UTG超薄柔性玻璃的折弯测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公司采用的PY-H608D型柔性材料耐弯折试验机,正是为了满足这一测试需求而设计的。该试验机集成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能够模拟UTG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反复折叠、弯曲等动态力学环境,通过精确控制试验参数(如折叠角度、频率、负载等),对样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测试,以评估其耐折弯曲性能、疲劳寿命及失效模式。
PY-H608D型柔性材料180度翻折试验机的关键参数设计充分考虑了UTG超薄柔性玻璃的测试需求。其翻折角度可设定在0-180度之间,测试次数可达0-99999次,试验速度可在5-65次/分之间调节。这些参数的设置,使得试验机能够精准模拟UTG材料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折叠状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其耐折性能。此外,试验机还配备了触摸屏+PLC的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电机+减速系统的驱动系统,确保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测试中,PY-H608D型柔性材料180度翻折试验机展现出了出色的性能。首先,它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如半径、速度、次数等)进行自动测试,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负担。其次,试验机具有断电记忆功能,即使在测试过程中突然断电,也能继续之前的测试,保证了测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试验机还具有通电导通功能,当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断裂时,能够自动停止计数并发出警报,有效避免了无效测试的发生。
除了基本的折弯测试外,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还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针对UTG超薄柔性玻璃的专项测试。例如,180度弯折测试,将产品进行180度的弯折测试,以评估其最大弯曲极限;压折测试,将产品水平方向进行S形的压折测试,以模拟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表现;U型环回测试,将产品水平方向U型折后进行撮合测试,以评估其回弹性能和稳定性;双向弯折测试,将产品平铺后两边同时弯折测试,以模拟其在多向应力下的表现;对折测试,将产品垂直方向U型折后水平方向对其压折测试,以评估其折叠边缘的耐久性;扭转测试,将产品平行拉伸后进行水平方向的扭转测试,以评估其抗扭转能力;绕曲测试,将产品进行水平方向的卷绕寿命测试,以评估其长期卷绕状态下的性能稳定性。这些专项测试为UTG超薄柔性玻璃的全面性能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测试过程中,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还注重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试验机配备了液晶显示屏和模块式一体热敏打印机,能够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并打印输出测试报告。这些数据为后续的产品改进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测试标准和流程,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值得一提的是,PY-H608D型柔性材料耐折弯试验设备还支持非标定制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公司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尺寸、测试要求等参数进行定制设计,确保试验机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这种灵活性和定制化服务使得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在UTG超薄柔性玻璃折弯测试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在UTG超薄柔性玻璃折弯测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实力。公司采用的PY-H608D型柔性材料180度翻折试验机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易操作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UTG材料耐折性能评估的需求。同时,公司还注重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非标定制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多方位、一站式的测试解决方案。在未来,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深圳市普云电子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UTG超薄柔性玻璃折弯测试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行业的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