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表征技术分享
2025年04月22日 10:09
来源:凯尔测控试验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水凝胶(Hydrogel)是一种由三维交联高分子网络构成的功能性软材料,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通常含水量超过80%),同时维持固态结构,兼具固体力学性能与液体渗透特性。 
水凝胶其高含水量和力学性能(如弹性、粘弹性、自愈合性)使其在生物医学、柔性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力学测试是评估水凝胶性能的核心手段,以下是主要测试方法及技术要点:
1.压缩测试
目的:测量弹性模量、抗压强度、能量吸收能力。
适用场景:
仿生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适配性评估。
可穿戴传感器中水凝胶的耐压稳定性测试。
实验方法:
样品制备:圆柱形或立方体样品(直径5-10mm,高度3-5mm),确保表面平整。
设备:凯尔测控原位拉压力学试验系统(如:IBTC-300SL),配备压缩夹具。
测试条件:
o应变速率:通常0.1-10mm/min(模拟生理载荷速率)。
o环境控制:浸入PBS溶液或覆盖水膜以防脱水。
数据分析:
o弹性模量(E):应力-应变曲线初始线性段的斜率(通常取0-10%应变)。
o抗压强度(σ_max):最大应力值。
o能量耗散:应力-应变曲线下面积。
挑战与解决:
边缘效应:使用润滑剂(如凡士林)减少夹具与样品的摩擦。
脱水影响:缩短测试时间或采用封闭式液体腔室。
2.拉伸测试
目的:评估断裂伸长率、拉伸模量、韧性。
适用场景:
柔性电子器件中水凝胶导体的延展性验证。
自愈合水凝胶的拉伸恢复性能测试。
实验方法:
样品制备:哑铃型或条状样品(ASTMD412标准),厚度1-3mm。
设备:配备气动或机械夹持的拉伸试验机(凯尔测控IBTC-300SL)。
测试条件:
o夹持力:避免滑移但不过度挤压(如0.1-0.5MPa)。
o应变速率:1-100mm/min。
数据分析:
o拉伸模量(E):初始线性区斜率。
o断裂伸长率(ε_b):断裂时的应变(可达1000%以上)。
o韧性(Toughness):应力-应变曲线下总面积。
挑战与解决:
夹持滑移:使用砂纸或锯齿夹具增加摩擦力。
样品断裂点分散:统一制备条件(如交联时间、温度)。
3.动态力学分析(DMA)
目的:表征粘弹性行为(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tanδ)。
适用场景:
水凝胶的溶胀-力学性能耦合分析。
温度/频率依赖性研究(如药物控释载体)。
实验方法:
测试模式:压缩、拉伸或剪切模式,常用频率扫描(0.1-100Hz)。
设备:动态力学分析仪(如凯尔测控M-6000)。
关键参数:
o储能模量(G'):表征弹性响应。
o损耗模量(G''):表征粘性响应。
o损耗因子(tanδ=G''/G'):判断材料以弹性或粘性为主。
挑战与解决:
样品溶胀干扰:预平衡至稳定溶胀状态后测试。
低频数据噪声:延长采样时间或增加振幅。
4.剪切测试
目的:测量剪切模量、流动特性。
适用场景:
水凝胶作为生物粘合剂的剪切强度评估。
微流控芯片中水凝胶阀门的剪切响应测试。
实验方法:
测试模式:平行板剪切、锥板剪切或扭转剪切。
设备:流变仪。
数据分析:
o剪切模量(G):应力与应变比值。
o屈服应力:材料开始流动的临界应力。
5.循环加载-卸载测试
目的:评估能量耗散、滞后行为及自愈合性能。
适用场景:
自愈合水凝胶的恢复效率量化(如经过多次循环后的模量保留率)。
水凝胶减震材料的耐久性测试。
实验方法:
加载条件:多周期压缩/拉伸(如10次循环,应变50%)。
关键参数:
o滞后环面积:单次循环的能量耗散。
o模量衰减率:比较首末次循环的模量变化。
6.疲劳测试
目的:研究长期循环载荷下的性能退化。
适用场景:
人工关节软骨替代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可拉伸电子器件中水凝胶导体的循环稳定性验证。
实验方法:
设备:高频疲劳试验机(如I凯尔测控M-12000)。

测试条件:
o载荷类型:正弦波、方波(频率1-50Hz)。
o终止条件:预设循环次数(如10⁶次)或样品断裂。
7.原位力学-微观结构联用技术
技术组合:
原位拉伸/压缩+光学显微镜:观察裂纹扩展、孔洞演变。
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全场应变分布测量(如裂纹顶端应变集中)。
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三维内部结构动态演变(如孔洞合并)。
8.特殊力学性能测试
表面粘附力测试:90°剥离试验评估水凝胶与组织的粘附强度。
穿刺强度测试:模拟注射针头穿刺水凝胶敷料的阻力。
数据解析与标准化
标准化参考:
o生物材料:参考ISO527(塑料拉伸)、ASTMF2900(软组织测试)。
o柔性材料:借鉴橡胶测试标准(ASTMD412)。
统计方法:
o至少5个平行样品,报告均值±标准差。
o使用ANOVA分析不同配方间的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水凝胶拉伸试验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