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拉力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试样施加轴向拉伸载荷,同步监测力值和变形量,从而分析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其核心逻辑是基于胡克定律(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和材料破坏理论,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机械加载原理
动力源驱动
电子万能试验机:由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提供动力,通过滚珠丝杠 / 梯形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横梁的直线运动(向上移动施加拉力,向下移动可进行压缩或弯曲测试)。
液压万能试验机:利用液压泵产生高压油,推动液压缸活塞带动横梁移动,适合大载荷(如数百 kN 以上)场景。
气动试验机:通过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实现快速加载,常用于小载荷、高频次测试(如薄膜拉伸)。
试样装夹与力传递
试样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夹具(固定于机架顶部)和下夹具(连接活动横梁)之间,确保试样轴线与拉力方向严格同轴,避免偏心载荷导致测试误差。夹具通过摩擦力(如楔形夹具)、机械咬合(如螺纹夹具)或气动 / 液压夹紧(如橡胶试样夹具)固定试样。
二、数据采集与测量原理
力值测量
负荷传感器(测力元件):通常为应变式传感器,内部由弹性体和应变片组成。当试样受力时,传感器弹性体发生微小形变,应变片电阻值随之变化,通过惠斯通电桥转换为电压信号,经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ADC)转为数字信号,最终在软件中显示为力值(N/kN)。
精度:高精度传感器误差可控制在 ±0.05%FS(FS 为满量程),普通传感器约为 ±1%FS。
变形量测量
位移传感器:
编码器:安装在丝杠端部,通过记录电机旋转圈数计算横梁移动距离,分辨率可达 0.001mm。
光栅尺:通过光栅副的相对移动产生莫尔条纹,直接测量横梁位移,精度更高(适合精密测试)。
引伸计(可选配件):用于测量试样标距段内的局部变形,分为:
接触式引伸计:夹在试样表面,通过机械臂或应变片测量标距内的伸长(如金属材料延伸率测试)。
非接触式引伸计:通过光学图像(如激光、视频)追踪试样表面标记点的位移,适合高温、易磨损或复杂形状试样。
三、数据处理与力学性能分析
实时数据监测
控制系统软件实时绘制力 - 位移曲线或应力 - 应变曲线,直观反映材料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全过程。
关键阶段解析:
弹性阶段:曲线呈线性,斜率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屈服阶段:力值波动或平台出现,对应屈服强度(σs)。
强化阶段:材料抵抗变形能力增强,直至达到抗拉强度(σb)(力值峰值)。
颈缩与断裂:试样局部收缩,力值下降,最终断裂,记录 ** 断裂伸长率(δ)** 和断面收缩率(ψ)。
自动计算与输出
软件根据试样原始尺寸(标距长度 L₀、截面积 S₀)和测试数据,自动计算:
1. 应力(σ):σ = 力值(F)/ 原始截面积(S₀)。
2. 应变(ε):ε = 伸长量(ΔL)/ 原始标距(L₀)。
3. 延伸率:δ =(断裂后标距长度 - L₀)/ L₀ × 100%。
支持生成测试报告,包含曲线、原始数据、性能指标等,符合国家标准(如 GB/T 228.1)或国际标准(如 ISO 6892)。
四、核心控制逻辑
闭环控制技术
电子万能试验机通常采用伺服闭环控制:
设定目标速度(如 5mm/min)或目标力值,控制器实时比较实际值与设定值,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或扭矩(PID 控制算法)确保加载精度。
例如:当试样接近断裂时,软件可自动切换控制模式(从 “速度控制” 转为 “力控制”),避免加载过快导致数据失真。
安全与保护机制
过载保护:当力值超过设定上限(如量程的 110%)时,电机自动停机,防止传感器或机架损坏。
软限位与硬限位:横梁移动范围受软件限位(电子限位)和机械挡板(硬限位)双重保护,避免撞击。
四、典型应用场景示例
金属材料拉伸测试(以钢材为例)
装夹:使用楔形夹具固定圆棒试样,标距 L₀ = 5d(d 为直径)。
加载:以 2mm/min 速度拉伸,记录屈服点(力值波动时的最小值)和最大力值。
结果:计算屈服强度(σs = Fs/S₀)、抗拉强度(σb = Fb/S₀)和断后延伸率(δ)。
塑料薄膜拉伸测试(如 PE 薄膜)
装夹:气动夹具轻压固定薄膜,避免夹持处断裂。
加载:高速拉伸(如 500mm/min),测量断裂力和断裂伸长率。
结果:评估薄膜的抗拉伸能力和韧性,指导包装材料选型。
总结
拉力试验机通过 “机械加载 - 数据采集 - 算法分析” 的闭环流程,将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物理指标。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精准控制载荷、实时捕捉变形、科学解析数据,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材料研发和标准认证等领域,为工程设计和科研提供关键依据。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