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试验机网首页-技术文章列表-固体绝缘材料击穿电压及介电强度测试解决方案

固体绝缘材料击穿电压及介电强度测试解决方案

2025年05月22日 15:05 来源:北京中航时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固体绝缘材料击穿电压及介电强度测试解决方案

一、测试目的与意义

本方案旨在建立完整的固体绝缘材料击穿电压与介电强度测试体系,为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关键绝缘性能参数。通过精确测量材料在强电场作用下的失效阈值,评估其作为绝缘介质的安全裕度,指导材料选型、工艺改进及产品可靠性设计。测试结果对预防电气设备绝缘失效、降低电力系统事故率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二、测试原理与标准体系

1.基础理论

介质击穿遵循气体放电理论、热击穿理论和电化学击穿理论。固体绝缘材料的本征击穿场强可表示为:

Eb=(εrσ/τ)^(1/2)

式中:εr为相对介电常数,σ为电导率,τ为载流子迁移时间

2.国际标准体系

IEC602431:2013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ASTMD14920工频电压下固体电绝缘材料介电击穿电压和介电强度标准试验方法

GB/T1408.1201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3.测试模式选择

1)短时法:匀速升压(0.2kV/s

2)步进法:分阶段升压(每级保持13min

3)耐压法:施加指定电压维持特定时间

三、测试系统组成

1.高压发生系统

技术参数:

输出电压范围:0-100kVAC/DC(精度±1%

容量:5kVA

波形畸变率:<3%

过流保护响应时间:<10ms

2.测量系统配置

1)分压器:1000:1精密电容分压器(温度系数<50ppm/℃)

2)数字化采集:16AD采样卡,采样率≥1MS/s

3)绝缘油槽:耐压≥150kV,容积50L(满足IEC60296标准)

3.电极系统设计

1)电极材料:黄铜或不锈钢(Ra0.8μm

2)典型结构:

平行板电极:Φ25mm/Φ75mm(符合ASTMD149TypeB

针板电极:针尖曲率半径50μm

球球电极:Φ12.7mmNEMA标准)

4.环境控制系统

1)温湿度箱:40~+150℃(±1℃),10%~98%RH(±3%

2)真空系统:极限真空度≤1×10^3Pa

3)气体环境腔:可充注SF6N2等试验气体

四、样品制备规范

1.材料预处理

1)清洁处理:异丙醇超声清洗(40kHz15min

2)干燥程序:80℃真空干燥24h(残余含水量<0.1%

3)退火处理: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20℃恒温4h

2.试样规格

1)厚度控制:1.0±0.1mm(测厚仪精度±1μm

2)尺寸要求:100×100mm(有效测试区域Φ50mm

3)边缘处理:倒角半径≥3mm(消除边缘效应)

五、测试流程设计

1.环境预处理

1)温度平衡:试样在测试温度下保持≥4h

2)湿度调节:按IEC60216标准执行吸湿处理

2.电极安装

1)接触压力:采用弹簧加载(0.5±0.1N/cm²)

2)对中精度:采用激光定位(偏差<0.1mm

3)接触电阻:<10mΩ(四线法测量)

3.升压程序

1)初始电压:预加10%预估击穿电压(持续1min

2)升压速率:

短时法:0.5kV/s(薄试样)或2kV/s(厚试样)

步进法:每级增加预估值的5%(保持3min

3)终止条件:泄漏电流≥5mA或试样击穿

4.击穿判定

1)电弧特征:同时满足:

电压突降20%

电流陡升500%

光学传感器检测电弧光

5.数据记录

1)完整波形记录:捕获击穿前1s至击穿后0.5s波形

2)环境参数同步记录:温度、湿度、气压

3)影像记录:高速摄像机(1000fps)记录击穿过程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1.介电强度计算

E_b=Ub/d

式中:

Eb介电强度(kV/mm

Ub击穿电压(kV

d试样厚度(mm

2.威布尔分布分析

采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处理击穿数据:

F(E)=1exp[(E/α)^β]

式中:

α特征击穿场强

β形状参数(反映数据离散度)

3.统计要求

1)有效样本量:n10(同一批次)

2)离散系数:CV15%(否则需排查异常值)

3)置信区间:95%置信度下±1.96σ

4.击穿路径分析

1)显微观察:SEM分析击穿通道形貌(放大5000×)

2)热解分析:DSC检测局部温升痕迹

3)元素分析:EDS检测电极材料迁移情况

七、影响因素控制

1.材料因素

1)结晶度:DSC法测定(影响≥30%

2)杂质含量:要求≤0.01%(灰分测试)

3)界面缺陷:超声扫描检测(分辨率0.1mm

2.环境因素

1)温度系数:记录温度补偿因子(典型值0.5%/℃)

2)湿度影响:建立湿度修正模型(RH60%需修正)

3)气压修正:采用Paschen定律进行气压补偿

3.测试条件

1)升压速率影响:建立Vt校正曲线

2)电极效应:定期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0.4μm

3)接触压力:采用数字压力传感器闭环控制

八、安全防护措施

1.高压防护

1)双重互锁系统:舱门电源联锁+急停按钮

2)安全距离:每10kV保持≥20mm空气间隙

3)接地系统:独立接地网(接地电阻<0.5Ω)

2.操作规范

1)双人操作制度

2)残余电荷释放:自动放电至<50V

3)防护装备:10kV级绝缘手套+防护面罩

九、典型材料测试案例

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例:

1.试样:FR4基板,厚度1.6mm

2.条件:温度23℃、湿度45%RH

3.结果:

平均击穿电压:45.3kVCV=8.2%

介电强度:28.3kV/mm

威布尔参数:α=29.1kV/mm,β=3.7

十、测试方案验证

1.标准样品验证:采用NISTSRM2831校准

2.实验室间比对:参与ILAC认证的循环测试

3.不确定度评估:

类型A:重复性引入0.8%

类型B:设备误差1.2%

合成不确定度:1.5%k=2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