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试验机网首页-技术文章列表-绝缘电压击穿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

绝缘电压击穿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

2025年03月27日 08:35 来源:北京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耐电压值voltage resistant

迅速将电压升高到规定值,保持一定时间试样未被击穿。称此电压值为试样的耐电压值,以kV

表示.

击穿电压breakdown veltage

试样在某一电压作用下被击穿,此时的电压值称击穿电压,以kV表示,

击穿电压强度electrical breakdown strength

试样的击穿电压与其厚度之比,称击穿电压强度,以kV/mm表示,

4试验装置

试验线路图见图1.GB/T 1695-2005

K:一-电源开关:

T一一同压变压器,

V--电压表;

T高压变压器:

Ke一一过电流继电器:

A--上电极:

B下电极;

R.一试样,

图1击穿电压测试原理围

4.1工频电源

工频电源频率为50Hz的正弦波,其波形失真率不大于5%。

4.2高压变压器

4.2.1高压变压器的容量应保证次级额定电流不少于0.1A,保证设备在击穿瞬间不被烧坏。

4.2.2 为保证电压能均匀上升,并能控制升压速度,应采用自动升压装置。

4.3调压变压器

调压器应能均匀地调节电压,其容量与试验变压器容量相同。电压测定可在高压侧用不大于2.5

级高压静电伏特计,球隙或通过电压互感器来测量,也可以在低压侧用不大于1.5级的伏特计测量,其

测量误差为±4%。

4.4过电流继电器

过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应使高压试验变压器的次级电流小于其额定值。

4.5电极

4.5.1电极材料

板状试样电极材料是黄铜,管状试样电极内电极材料为铝箔、铜棒、导电粉末等,外电极材料为铝

箔、恫箔。

4.5.2电极尺寸

板状试样上,下电极尺寸如图2所示,管状试样电极尺寸如图3所示,电极尺寸见表1.

图2板状试样电极

术语和定义

GB/T4109-2008、GB/T22382-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油-SF。套管oil-SF, bushing

安装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之间,一端浸入变压器油中,另一端处于气

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开关设备)绝缘气体(通常为SF。)中的全浸入式套管。

3.2

油浸纸油-SF。套管oil-impregnated paper oil-SFg bushing

主绝缘由绝缘纸和铝箔卷绕的芯体,经真空干燥处理后用绝缘液体介质(通常为变压器油)浸渍而

成的油-SF。套管。

注:芯体装在绝缘套内且芯体和绝缘套之间的空间充以与浸渍时所使用的相同的绝缘液体(通常为变压器油)。

3.3

胶浸纸油-SF。套管resin-impregnated paper oil-SFg bushing

主绝缘由绝缘纸和铝箔卷绕的芯体,经真空干燥处理后用树脂(通常为环氧树脂)浸渍、固化而成

的油-SF。套管。

4一般使用条件

本标准规定的油-SF。套管的一般使用条件见表1.DL/T1408-2015

7.8推荐的典型尺寸和特殊要求

套管与开关设备和变压器的连接方式、法兰典型尺寸如图A.1~图A.4和表A.1所示,尺寸也可由

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a) 套管变压器侧和开关设备侧的绝缘长度不小于1830mm。

b)套管与开关设备之间的导电连接采用平面连接方式,套管应预留圆形连接平面供开关设备厂设

计开关设备与套管的连接结构,预留圆形平面外径为230mm,连接结构的屏蔽罩直径应与套

管开关设备侧端部的大直径相匹配。

c)

套管与变压器的导电连接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开关设备侧法兰经过一段过渡筒体与常规开关设备母线相连,过渡筒体内径为1200mm。

7.9 压力监测要求

油浸纸套管应配有气体压力监测装置,根据设置的压力报警值,当油-SF。套管开关设备侧 SF。气体

侵入套管内部时,发出异常报警信号。

8试验要求与方法

8.1试验的一般要求

套管变压器侧应浸在装有变压器油的尺寸合适的试验油箱中,套管开关设备侧应装在充有SF。气体

的尺寸合适的试验金属壳体内,套管端部的均压屏蔽罩要确保其表面场强足够低,使其在相应介质(变

压器油和 SF。气体)中不发生局部放电。

试验油箱中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水分和颗粒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试验金属壳体内SF。气体的压

力(表压)应与开关设备实际运行时的压力相同,必要时允许适当提高试验金属壳体内气体的压力,试

验金属壳体内SF。气体的性能要求见表8.

套管试验时应水平或垂直安装,要求安装成其他状态时,应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浸入介质的温度应在10℃~40℃之间。DL/T1408-2015

3) 升压至 U=U=1100kV,持续1min:

4)降压至U2持续 1h;

5) 降压至U,持续5min;

6)电压降至零。

在所有测试电压下都要监测局部放电量并每5min记录一次测量结果,局部放电不呈现持续增加趋

势,偶尔出现的较高幅值脉冲可以不计入。

试验时不应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应复测套管tanδ和电容量,若无异常,可进行下一项试验。在

测试的任一阶段,套管的局部放电量上限见表4。

局部放电量测量管进行局部放电量测量试验时,试验电压和持续时间要求如图2所示。DL/T1408-2015

推荐的典型尺寸和特殊要求

套管与开关设备和变压器的连接方式、法兰典型尺寸如图A.1~图A.4和表A.1所示,尺寸也可由

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a) 套管变压器侧和开关设备侧的绝缘长度不小于1830mm。

b)套管与开关设备之间的导电连接采用平面连接方式,套管应预留圆形连接平面供开关设备厂设

计开关设备与套管的连接结构,预留圆形平面外径为230mm,连接结构的屏蔽罩直径应与套

管开关设备侧端部的大直径相匹配。

c)套管与变压器的导电连接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开关设备侧法兰经过一段过渡筒体与常规开关设备母线相连,过渡筒体内径为1200mm。

压力监测要求油浸纸套管应配有气体压力监测装置,根据设置的压力报警值,当油-SF。套管开关设备侧 SF。气体

侵入套管内部时,发出异常报警信号。试验要求与方试验的一般要求

套管变压器侧应浸在装有变压器油的尺寸合适的试验油箱中,套管开关设备侧应装在充有SF。气体

的尺寸合适的试验金属壳体内,套管端部的均压屏蔽罩要确保其表面场强足够低,使其在相应介质(变

压器油和 SF。气体)中不发生局部放电。

试验油箱中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水分和颗粒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试验金属壳体内SF。气体的压

力(表压)应与开关设备实际运行时的压力相同,必要时允许适当提高试验金属壳体内气体的压力,试

验金属壳体内SF。气体的性能要求见表8.

套管试验时应水平或垂直安装,要求安装成其他状态时,应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

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浸入介质的温度应在10℃~40℃之间。试验程序如下:

1) 升压至 U3=1.1U√√3=699kV,持续5min;

2) 升压至 U₂=1.5U√3=953kV,持续5min;

3) 升压至 U=Uy=1100kV,持续1min;

4)降压至 U₂持续5min;

5)降压至 U₃持续5min;

6)电压降至零。

在所有测试电压下都要监测局部放电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局部放电不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偶尔出现

的较高幅值脉冲可以不计入。

试验时不应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应复测套管tanδ和电容量,若无异常,可进行下一项试验。在

测试的任一阶段,套管的局部放电量上限见表4。

抽头绝缘试验应在1kV和2kV的试验电压下测量试验抽头的tanδ和电容量。套管的抽头绝缘数据及要求见本标准7.3.

Ok/e


温升试验套管温升试验应符合GB/T4109-2008中8.7和本标准7.4的规定。热短时电流耐受试验套管的安装方式可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通过套管导体的电流值应至少为本标准7.5中的标准值试验前套管应施加一个电流,使套管导体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该温度应与套管在高环境温度下施加额定电流时达到的稳定温度相同。试验后没有出现绝缘损伤时,套管可进行下一项试验。悬臂负荷耐受试验为了验证套管符合本标准7.7的规定,套管应按GB/T4109-2008中8.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时施加的负荷为5kN。

油浸纸油-SF。套管密封试验对于油浸纸油-SF。套管,在型式试验和逐个试验中都需要进行密封试验。

型式试验时,充以变压器油并放入温度能持续12h保持在75℃的一个适当的加热容器内。试验时采

用适当的方法保持套管内部的小压力比其高运行压力高出0.1MPa±0.01MPa。

逐个试验时,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0℃时充以低温度60℃的变压器油,充油后应尽快对套管内部

施加比高运行压力高0.1MPa+0.01MPa的压力,保压至少12h。

试验时或试验后套管应无泄漏。检测方法应符合GB/T2423.23-2013的相关规定。

外部压力试验套管应按试验的要求装配好,在环境温度下其开关设备侧应安装在尽可能和正常运行时一样的箱

内,箱体密封并充满适当的液体。箱内应施加3倍的高运行气体压力,压力持续1min,套管不应有机

械损伤(例如变形、破裂)。

当没有出现机械损伤的迹象时,套管可进行下一项试验。

法兰或其他紧固件上的密封试验a)变压器侧密封要求。套管应按试验要求装配。在环境温度下套管变压器侧应如正常运行时那样安装在一箱体上,变压器侧的箱内应充以相对压力为0.15MPa±0.01MPa的空气或任何适宜的体并维持15min,或充以相对压力为0.1MPa±0.01MPa的油压维持12h,套管应无泄漏。

b)开关设备侧密封要求。套管应按试验要求装配。在环境温度下套管开关设备侧应如正常运行时

那样安装在一箱体上,箱内应按正常运行要求充以高运行气体压力的SF。气体或示踪气体。

当有要求时,套管变压器侧部件应封闭在一外套内。含有液体的套管内腔应清空并开一个使

气体可自由流通到外套内的窗口。在等于或大于2h的时间间隔内应测量两次外套内空气中的

气体浓度。产品名称:介电击穿强度测定仪  

产品型号:BDJC-50kv

控制方式:微机控制

 

满足标准:

GB1408-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GB/T1695-2005 硫化橡胶工频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强度试验

GB/T3333 电缆纸工频电压击穿试验方法

HG/T 3330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

GB12656 电容器纸工频电压击穿试验方法

ASTM D149 固体电绝缘材料在工业电源频率下的介电击穿电压和介电强度的试验方法.

IEC 60243-1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液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GB/T 507-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DL429.9-91》

 

主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的击穿强度。

同时测得工频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击穿强度和耐压强度的测试 可设定梯度耐压的试验 使梯度时间自由调整。

 

本仪器由pc控制,通过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智能数字精密嵌入式西门子单元cpu系统与上位机软件控制两部分来完成,通过pc USB 串口获得数据传送数据高可高达 3M/S是RS232串口的 让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无延迟使升压速率真正做到匀速、准确,并能够准确测出漏电电流的数据,电流实时采集。可实时绘制试验曲线,显示试验数据,判断准确,并可保存,分析,打印,修改试验数据。并且提取试验数据分色对比。人性化明显

 

试验软件简介:

此设备软件外观由专业的美工设计:

人员管理:可添加多人同时使用此软件 不同人员设定不同密码 交叉使用互不干扰 (如一人使用可删除设定密码  直接进入软件)

参数管理:高压保护可选、 耐压时间可选、 梯度步进可选 、漏电流和过压可选、灵敏的漏电压可选、漏电可选 、升压速度可自由设定(0-5kv 无极环入)试验结果可选 异地操作选定 、人机分离选定等

结果调取:试验结果保存调取 、人员选定调去 、试验结果可根据客户要求操作整理 、支持5次以上彩线对比、自动整取添加试验数据。

01、输入电压: 交流 220 V

02、输出电压: 交流 0--50KV ;

             直流 0—50kv

03、电器容量:3KVA

04、高压分级:0—50KV,(全程可调)

05、升压速率:0.1KV/s-5kv/s 可调

              (备注:满足标准要求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定不同的升压速率)

06、试验方式:

           直流试验:1、匀速升压  2、梯度升压 3、耐压试验

           交流试验:1、匀速升压 2、梯度升压 3、耐压试验

07、试验介质:空气,

08、安装灵敏度较高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05S内切断电源。

09、仪器配备先进的故障报警系统 避免用户操作故障仪器发生危险。(上位机报警和下位机报警、和零电压报警。)

10、支持软件共享不同电脑蓝牙异地操作要求。

11、电压试验精度:≦1%  

12、试验电压连续可调: 0--50KV。

13、电流可采集到m 并且实现实时采集。

14、可选择出具计量单位校准证书或出具客户计量单位的证书

15、电源:220v±10%的单相交流电压和50Hz±1%的频率

16、电流电压稳定度:外界电压波动10% (可选配我司配到电压保护器 额定波动电压30%)

17、升压装置:采用先进的无触点原件匀速升压淘汰前款机械调压

18、耐压时间:0-7H保持相对电压 (软件设定)

19、耐压式样:固体;液体。

20、带有方便拆装的油浴槽(可根据客户需要,也可不要油浴槽)

21、机箱材质:整体喷塑

22、支持人机分离异地操作 开创国内控制机器新篇章   (无线蓝牙控制 )

23、控制方式:无线蓝牙控制

24、通讯方式:采用全国技术无线蓝牙控制,支持 232/USB/亚太区域网络端口

25、击穿判断方式:高电压判断、漏电流判断。

26、检测方式:自动巡航检测

0111.png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