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试验机网首页-技术文章列表-GB/T 4850-2002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

GB/T 4850-2002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

2025年04月01日 09:26 来源: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GB/T 4850-2002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


压敏胶粘带广泛应用于包装、制药等多个领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低速解卷强度是评估胶粘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胶粘带在解卷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如粘附力、内聚力及抗撕裂性能等。这些性能直接决定了胶粘带的应用可靠性和耐用性,因此,低速解卷强度的检测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对胶粘带进行低速解卷强度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果解卷强度不符合标准,可能表明胶粘剂的配方、生产工艺或原材料的选择存在问题。通过这些检测,生产商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生产过程,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泉中石的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XLW-500N,是专为胶粘带及相关材料的低速解卷强度测试设计的高精度仪器。该仪器根据GB/T 4850-2002《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的测定》标准,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精准测试胶粘带在解卷过程中所需的最大载荷,从而为产品质量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一、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的测试原理与标准

根据GB/T 4850-2002标准,压敏胶粘带的低速解卷强度测试的原理为:将胶粘带试样安装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解卷夹具上,夹具被固定在试验机上。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机按照规定的速率移动,解卷约150mm长度的胶粘带,所测得的最大载荷即为胶粘带的解卷强度,单位为N/mm。

该测试标准等效采用了ASTM D3811:1996《压敏胶粘带解卷强度试验方法》,确保了国际与国内测试标准的一致性,使得检测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一致性。

XLW-500N3.jpg


二、GB/T 4850-2002 标准的设备要求与测试条件

1.试验机要求:试验机应能够保证胶粘带试样的解卷载荷在试验机满标负荷的20%~80%范围内,试验机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机的夹持器应能以(300±30)mm/min的速率移动,并配备自动记录载荷的绘图装置。

2.解卷夹具要求:解卷夹具的设计应符合标准规定,确保在测试过程中,旋转力不超过0.2N。旋转力的检查方法为:通过设置一定重量的砝码,验证夹具是否能够顺利旋转。

3.试样条件:试样的宽度不大于80mm,并无明显的变形或损坏。试验环境应控制在(23±2)℃的温度和(50±10)%**的相对湿度下。若试样对温度有要求,需在规定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如果对温湿度均有要求,则需放置24小时。


三、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的测试步骤

试样准备:将试样宽度平均分成三部分,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宽度。然后,去除试样的最外层3~6圈胶粘带。

夹具固定:将解卷夹具的轴架固定在三泉中石的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XLW-500N的夹持器中,将试样套在轴上,并通过旋紧锥形夹头将试样固定在轴的中央。

解卷测试:用手从试样上剥下约200mm长度的胶粘带,并将其起始端固定在上夹持器中。启动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并以规定的速率(300±30)mm/min解卷约150mm长度的胶粘带。

异常现象观察与记录: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任何可能的异常现象,如胶粘剂迁移、撕裂或基材分层等现象。这些现象可能指示出胶粘带生产中的潜在问题。

数据分析与输出:通过自动记录的载荷数据,测定胶粘带的低速解卷强度。根据标准要求,重复测试五个试样并记录其最大载荷值。

XLW-500N4.jpg

四、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的应用领域

三泉中石的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XLW-500N广泛应用于:

1.胶粘带生产厂家:用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确保每批次产品的解卷性能符合标准。

2.质检机构:为胶粘带等相关材料的性能检测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确保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3.科研单位:用于研究新型胶粘带材料,帮助科研人员评估不同配方对胶粘带解卷性能的影响。


结语

压敏胶粘带的低速解卷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胶粘带在包装、贴合、粘接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三泉中石的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定仪XLW-500N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检测手段,以及可提供全套胶粘制品解决方案,确保胶粘带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通过对解卷强度的准确测试,生产商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潜在问题,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