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25 年版 0952 黏附力测定法介绍
文章由济南三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在医药领域,贴膏剂和贴剂作为外用药物的重要剂型,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缓解、皮肤治疗以及药物透皮吸收等方面。而它们与皮肤的黏附力,直接影响着贴附效果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中国药典》2025 年版 0952 黏附力测定法,为评估贴膏剂和贴剂与皮肤的黏附性能提供了标准化依据,该方法通过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及黏着力四个指标,对产品黏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初黏力
初黏力指的是贴膏剂、贴剂黏性表面与皮肤在轻微压力接触时对皮肤的黏附力,简单来说,就是在轻微压力接触情况下产生的剥离抵抗力。它体现了产品的即时贴合能力,即贴上去的瞬间能否较好地黏附在皮肤上。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创可贴时,希望创可贴在轻轻按压后就能立刻黏附在伤口周围皮肤,这就依赖于初黏力。
持黏力
持黏力可反映贴膏剂、贴剂的膏体抵抗持久性外力所引起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比如,患者在使用贴膏剂进行治疗时,可能会进行日常活动,贴膏剂会受到各种外力作用,持黏力好的产品就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黏附状态,不会轻易脱落,衡量了产品在长时间使用中的稳定性。
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表示贴膏剂、贴剂的膏体与皮肤的剥离抵抗力。当需要移除贴膏剂或贴剂时,我们希望它既能在使用过程中牢固黏附,又能在移除时不会对皮肤造成过大伤害,剥离强度就是评估产品移除时难易程度的指标。
黏着力
黏着力表示贴膏剂、贴剂的黏性表面与皮肤附着后对皮肤产生的黏附力,它代表了产品的整体黏附性能,是综合考量贴膏剂与皮肤附着后的黏附效果。
黏附力测定具体方法
初黏力测定 —— 滚球斜坡停止法
除另有规定外,采用滚球斜坡停止法测定贴膏剂、贴剂的初黏力。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特定的初黏力测试仪。例如瑞莱铂 CZY - 1 初黏力测试仪。在判定结果时,若 3 个样品均粘住最大球号,或 2 个粘住最大球号且另一个仅小一号,判定为合格;若仅 1 个粘住最大球号,需另取 3 片复试,全部粘住最大球号方为合格。试验结果以一组供试品的位移量或脱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持黏力测定 —— 悬挂砝码法
持黏力测定采用悬挂砝码法,通过让贴膏剂或贴剂悬挂一定重量的砝码,观察其在规定时间内的位移量或者脱落时间。以一组样品位移量或脱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并且该结果需符合各品种规定。
剥离强度测定 ——180° 剥离试验法
试验装置:拉力试验机应使供试品的破坏负载在满标负荷的 15% - 85% 之间,力值示值误差不应大于 1%,试验机以下降速度 300mm/min ± 10mm/min 速度连续剥离,应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试验板为厚 1.5 - 2.0mm、宽 50mm ± 1mm、长 125mm ± 1mm 的不锈钢板。聚酯薄膜采用符合 JB1256 - 77 (6020 聚酯薄膜)规定的厚度为 0.025mm 的薄膜,长度约为 110mm,宽度应大于供试品约 20mm。
测定法:试验前,应将贴膏剂、贴剂(连同包装材料)于 18℃ - 25℃,相对湿度 40% ~ 70% 条件下放置 2 小时以上。将供试品黏性面与洁净的聚酯薄膜粘接,然后用 2000g 重压辗在供试品上来回滚压三次,以确保粘接处无气泡存在。供试品粘贴后,应在室温下放置 20 - 40 分钟后进行试验。应使剥离面与试验机线保持一致,试验机以 300mm/min ± 10mm/min 下降速度连续剥离,并由自动记录仪绘出剥离曲线。通过公式 σ = S×C/L×B 计算剥离强度(kN/m),以算术平均值为结果,需符合品种规定。
更多的信息欢迎详询济南三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